让绿色成为云南藏区的永久底色

日期:06-15  点击:  属于:公司新闻
让绿色成为云南藏区的永久底色

迪庆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一颗绿色明珠,地处“三江并流”核心区,是我国长江和澜沧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生态是迪庆最美的名片和最大的财富,为了守护好一方青山绿水,全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决策部署,制定把迪庆建成全国最美藏区的实施意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有力推进“蓝天行动、青山行动、绿水行动、净土行动”,推动美丽迪庆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让天更蓝

“走进香格里拉,处处皆有美景。”广东游客曾锐说:“这里,没有雾霾侵扰,可以尽情沐浴在蓝天白云之下,嗅着清新的空气,晒着暖融融的阳光。在这片山青水秀的地方,每一天都如此美好。”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绿色成为云南藏区的永久底色。

据州环境监测站数据,2018年1月至10月,香格里拉市城区空气采样天数304天,空气质量一级(优)的天数为208天,空气质量二级(良)的天数为96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从2015年至今,香格里拉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排名全省前三位。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名片。”州委、州政府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州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为守护好香格里拉的蓝天白云,出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方案》。通过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有效减少了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巩固提高了环境空气质量。截至目前,全州已落实225万元的机动车服务平台建设资金,建成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实现三级联网,从2018年10月8日起,全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检测。

州政府印发《迪庆州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方案》,全面完成了“黄标车”治理淘汰工作。全面开展燃煤锅炉清理排查,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坚持“先停后治”原则,实施分类处置;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将烟气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对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相继实施,为迪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绿化造林节能,让山更绿

每年三四月间,冰雪渐融,草木转绿。从金沙江、澜沧江畔到高山草甸、雪山峡谷,随处见到干部群众挥锹挖坑、放苗回填、踩土定植、浇水灌溉,积极投身义务植树造林的身影。“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做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和绿化家园的践行者,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建设美丽香格里拉的活动中来。”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村民拉茸卓玛说。

仅2018年,全州完成义务植树287万株,开发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岗位2192个,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26亿元。各级党委政府把植树绿化作为建设最美藏区的有效抓手,组织动员各族群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推进河湖堤岸绿化、城镇绿化、村庄绿化、园林绿化、荒山绿化等工作,做到见地增绿、见缝补绿,让绿色成为最美藏区的最美外衣。

过去,当地居民依靠烧柴取暖,每年因烧柴取暖消耗的木柴数量巨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且这里的植物生长缓慢,恢复原状的功能较弱。要解决烧柴取暖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就必须找到取代木柴的燃料。

“供暖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高原农牧民取暖条件,还有效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促进了香格里拉天更蓝、山更青、空气更清新。”州供暖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迪庆州紧紧围绕“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和建设美丽迪庆、绿色发展思路,继续强力推进供暖项目建设,2018年,香格里拉市城区完成“暖入户”工程供热面积125万平方米,德钦县城供暖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同时,迪庆州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立法,采取行政、法律、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5%,森林蓄积量2.41亿立方米,比2017年增加100万立方米;2018年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面积2848.76万亩,二期公益林建设任务1.8万亩,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让水更清

每逢周末或傍晚,香格里拉市龙潭湖公园就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的好地方。这里花草树木茂盛,鸟儿穿梭其间,游鱼悠然游憩于碧水之间,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满眼皆是翠色,美景让人沉醉流连。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画卷正在高原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由于设施、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牲畜尸体、塑料、玻璃、废旧家电等生产生活垃圾大量排入河沟,境内的多条河流慢慢成为“垃圾场”,甚至出现了河道干涸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功能退化等问题,对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迪庆州围绕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环境目标,按照“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实施绿水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

州水务局负责人介绍,推行河长制以来,迪庆共落实四级河长992名,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6837人次,清理河道877.73公里,清理垃圾355吨,基本实现“河河有人看、湖湖有人管”。同时,编制完成了“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档”工作,对173条河、11座水库、7个湖泊、5条渠道开展了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目标、整改时限,河长制从“见河长”转入“见行动”并实现“见成效”。

“清河行动”开展以来,珠巴洛河沿线村民积极参与珠巴洛河保护,在建党节或每月党员活动日,党员和群众主动到河边开展清河行动。”德钦县霞若乡村民巴松说。

为全面落实河长职责,迪庆州制定了《迪庆州2018年“河长清河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在全州范围内整治江河湖库存在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乱捕滥捞等突出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湖美。如今,迪庆州境内河流建立起“河长公示制度”,在河流最醒目位置竖立了“河长”公示牌,写明了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管治保目标任务、举报电话等信息,以便随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监督。群众对保护河湖及河(湖)长制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高了,乱丢垃圾、乱排污水等生活陋习逐渐改变,在全州已经形成“人人爱河,人人护河”的良好氛围。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同时,迪庆州还启动实施了香格里拉桑那水库流域、德钦古龙河流域等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1.4%。加大了草原湿地、城市面山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力度,进一步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先后完成了迪庆纳帕海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积极推进《迪庆州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下发了《迪庆州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实施方案》,完成28家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完成全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加快推进箐口工业园区水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香格里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松园绿色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香格里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按月对各县(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减排情况进行通报,并责令各县(市)人民政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时整改。按要求对境内地表水2个国控监测断面、3个国控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断面、5个省控断面、3个州内特定断面和7个饮用水源地开展了例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截止2018年10月31日,全州国控、省控10个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州内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5.71%,水质断面达标比例同比下降1.54%。

“河宽了、水清了,环境好了,过来散步和游玩的人也多了,活动活动心情格外舒畅。”家住香巴拉小镇的拉初大妈每天晚饭后都要到纳赤河边散步,对于该河道的变化,老人赞不绝口。如今,横穿香格里拉城区的纳赤河河道,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齐的河道、清澈的河水、别致的景观,这里已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观光带和生态休闲公园。

“禁白”治污无害化,让土更净

上世纪90年代末,香格里拉旅游业起步,美丽的藏区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流动人口逐步增多,“白色污染”也日益加剧,公路沿线的树枝和荆棘上挂满了被丢弃的白色塑料制品,纳帕海、碧塔海等高原湖泊上到处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城市垃圾中,白色垃圾占了极大的比重,给刚刚起步的旅游产业及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给当地造成了环境污染与视觉污染。1999年起,迪庆州以香格里拉县为试点,开展“禁白”工作,迈出防治污染第一步,打响了防治污染第一枪。2001年,香格里拉县政府出台“第8号令”,自2001年7月1日起,香格里拉县境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明确了政府向“白色污染”宣战的决心。2004年,《迪庆藏族自治州一次性塑料袋污染环境防治管理条例》出台。《条例》指出,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是迪庆发展旅游的窗口行业,应当负起宣传教育责任,使游客在欣赏香格里拉秀美风光的同时,自觉加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列,共同呵护和建设好迪庆香格里拉这块圣洁的宝地。

随着“禁白”工作不断深入,迪庆州逐步确立了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鼓励替代的管理原则。“由于买的菜和肉不能放在一起,我就准备了不同的购物袋,虽然携带麻烦些,但是总比用一次性塑料袋要环保,不准用塑料袋购物已经20年了,我们已经养成主动自带环保袋购物的习惯。”正在香格里拉市向阳农贸市场买菜的拥宗卓玛大妈说。眼下,在香格里拉,购物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已成为一种习惯。景区景点和城市垃圾中的白色污染明显减少,“禁白”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以来,迪庆州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州各级各部门积极投身环境整治,全面推动迪庆环境实现大转变、大提升,切实改善迪庆发展、旅游、人居“三大环境”,进一步巩固迪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在广大农村,各村各寨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和卫生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出工出力对村组及周边环境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活动,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

迪庆州多属山区、半山区,且有大江大河阻隔,交通条件复杂,农村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收集、转运、处置困难的问题。长期堆积的垃圾侵占土地、阻塞沟渠、污染土地河流和环境空气质量,危害身心健康。2017年8月,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把迪庆建成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的目标”。2018年,迪庆州全面启动概算总投资1.2740亿元的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程。2019年1月上旬,迪庆州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程第五批设备交接仪式在维西县举行,标志着城乡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在全州26个乡镇全面实施,为切实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创建“全国最美藏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严格责任追究,让发展方式更绿色

2018年9月18日,中共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通报了维西县垃圾填埋场停运污染治理设备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州纪委监委对维西县人民政府1位副县长进行约谈。维西县纪委监委对维西县1位局长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行政问责,对1位原局党委书记(局长)给予“通报批评”的行政问责。州纪委监委对维西县政府下达整改《监察建议书》。这是全州第一次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更加渴望蓝天、碧水、绿地和清新的空气。为了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最美藏区,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全力保护好迪庆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我州先后出台了《迪庆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迪庆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将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分解压实到各级各部门,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生态环境责任追究。2018年内,全州共办理环保问题线索14件,通报批评2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2人,谈话诫勉1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单位1个,约谈党政领导干部5人次,提醒谈话41人次,发出《监察建议书》3份。

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迪庆始终坚持生态环保“三个绝不”,绝不以透支资源来换取一时的效益,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繁荣,绝不以牺牲老百姓健康和子孙后代福祉来换取一时的政绩。2018年8月,州委、州政府召开建设全国最美藏区动员部署会并出台实施意见,对未来迪庆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下一步,迪庆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全省生态环保大会精神,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实施蓝天、青山、绿水、净土四大行动和打好7个标志性战役为抓手,按照“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最佳环境”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好河湖长制,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大力开展好植树绿化活动,让绿色成为最美藏区的最美外衣;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立法工作,制定《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处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引领,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通过不懈努力,把迪庆建成全国最美藏区,为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添砖加瓦。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净的香格里拉正大步向我们走来……(迪庆日报 赵德玮 和启光)


13888735123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手机商城
手机商城